咨询热线:400-000-3720 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安腾软件 >> ITEN博客 >> 正文

“艳照门”事件预警电脑数据安全

为你的隐私上把锁

  近日来,疑似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迅速升级,截至日前,涉及疑似钟欣桐、张柏芝、陈文媛、陈思慧、陈育嬬、颜颖思、MaggieQ以及杨永晴等女艺人,网络流传的照片已经超过1000张。



  广州很多地方开始大肆售卖“艳照门”光盘,一张光盘价格 高达40元。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系主任李小良表示,“艳照门”事件可以作为该系传媒研究题目的教材,尝试从传媒及文化角度与大学生讨论问题。该校校长陈玉树则坦言,“艳照门”事件可成为道德伦理科案例之一。



  关于这批色情照片的来源一直众说纷纭,一名知情的资深电脑业界人士透露,这次事件,其实源于陈冠希的手提电脑硬盘故障拿去检修导致外泄。在娱乐圈、传媒、大众或兴奋或气愤的集体“狂欢”中,一个更严峻的事实摆在众人面前——如何保证自己的隐私不被“偷窥”?正是因为“艳照门”事件,使销售电脑加密锁生意超级火爆起来,大家也开始为自己的数据文件“上锁”。



  硬盘格式化后仍可恢复数据



  很多人并不了解,为什么硬盘坏了数据还可以恢复?其实,即使是将硬盘格式化之后,经过专业修复,大部分数据都能恢复。



  说到数据恢复,就不得不提到硬盘的数据结构、文件的存储原理,甚至操作系统的启动流程,这些是在恢复硬盘数据时必须使用的基本知识。新买的硬盘是没法使用的,需要将它分区、格式化,然后再安装上操作系统才能使用。就拿一直沿用到现在的Win9x/Me系列来说,一般要将硬盘分成主引导扇区(MBR)、操作系统引导扇区(OBR)、FAT表、DIR目录区和Data数据区等五部分。



  其实格式化程序(指高级格式化,例如DOS下的Format程序),并没有把DATA区的数据清除,只是重写了FAT表而已。



  至于硬盘分区,也只是修改了MBR和OBR,绝大部分的DATA区的数据并没有被改变,这也是许多硬盘数据能够得以修复的原因。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经常整理磁盘,那么电脑硬盘数据区的数据很可能是连续的,这样即使MBR、FAT、DIR全部坏了,也可以使用磁盘编辑软件(比如DOS下的DiskEdit、DDD、KV3000、EasyRevoery等),找到一个文件的起始保存位置,那么这个文件就有可能被恢复。所以,不要随便丢弃硬盘,它很可能是秘密泄露的罪魁祸首。而要防止泄密, 安全的做法就是对文件或者文件夹进行加密。



  如何不做“陈冠希”第二



  方法一:电脑系统或软件自带加密功能



  文件加密设置简单



 Winzip、Winrar等压缩软件都可以对文件进行加密。像Winzip就提供了非常简单的加密功能。首选新建一个空白的压缩文件,在压缩文件里添加需压缩的文件。点击“Option”菜单中的“Password…”命令,弹出密码设置窗口,在文本框中输入设置的密码。



  office文件自带加密



  不同的office文件具有自带加密的功能,只要根据文件类型进行加密的设定就可以。



  加密方法:Word文件在工具菜单的“选项”界面可选择设置密码,分成只读和修改两种权限设置;



  Excel文件加密方式与Word文件不同,当你编辑完文件时,点击“文件”菜单的“另存为”,在“另存为”对话框,在此为文件设置密码;



  WPS文件加密非常简单,只需点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在对话框中勾选“文件加密”复选框,在“设置密码”对话框。首先在文本框中输入密码,然后选择加密类型,其中“普通型加密”适用于大多数情况,而“绝密型加密”则适用于对保密要求较高的情况。据金山公司称,利用“绝密型加密”方式加密的文件他们也无能为力。



  Windows自带的文件加密



  Windows9x/2000的文件夹加密。在Windows9x/2000系统下给文件夹加密,就可使该文件夹里的所有文件得到保护。在双击进入该文件夹时系统提示输入密码,若错误则自动退回到硬盘根目录下。



  加密步骤:①进入要保护的文件夹中,在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自定义文件夹”选项;



  ②单击“下一步”选择“自定义”并在副选框中选择“选择或编辑该文件夹的Html模板”,单击“下一步”;



  ③在选择模板类型中选择“标准”,并将“编辑该模板”选项选中,单击“下一步”;



  ④在弹出的“Folder”文件中找到〈scriptlanguage=“JavaScript”〉,在其下方顶头输入以下内容:varpass=prompt;if(pass!=“123”)(这里的“123”处换成自己设定的密码);{window.location=“c:”}。



  ⑤保存“Folder”文件之后,选择完成,文件夹加密就完成了。



  WinXP有多种保密方法。在WinXP中为用户提供了多种文件保密的方法。不过在为文件进行保密操作之前,首先要确定需要保密的文件是放在NTFS分区上,这是WinXP里进行文件保密的基础。



  ①个人文件夹的保密。在WinXP里 简单的保密方法是对“个人文件夹”的加密。



方法:所谓“个人文件夹”是指在“系统盘:DocumentsandSettings”下,以当前用户名命名的文件夹;其中包含了如“我的文档”、“开始菜单”一类的个人用户文件。对其进行加密,只需直接在其文件夹或其子文件夹的“属性”对话框的“共享”页上,勾选“将这个文件夹设为专用”(若为管理员用户则此处默认为勾选),那么其他用户(包括管理员)都无法访问此文件夹。此方法只适合于对“个人文件夹”的保密,对于系统的其他文件和文件夹则无能为力了。



  ②利用用户权限保密文件。对于没有放在“个人文件夹”中的文件,可以通过对不同用户或者用户组控制用户权限,赋予对文件(文件夹)不同的操作权限,从而达到文件保密的目的。



  方法:在文件夹的属性对话框,可以看到一个“安全”页。在其中可以一目了然对于此文件夹可操作的用户及其不同的权限分派。各类权限有“允许”和“拒绝”两项可选,先在“组或用户名称”一栏里选择要保密的对象(如Guest用户),再将其“读取”的权限设为“拒绝”,如此便实现了此文件夹的保密。



  ③加密文件系统(EFS)对文件的保密



  这是WinXP我们提供的一种高级文件加密方法——加密文件系统(EFS)。EFS是一种数字加密方式:Windows首先以一把“公钥”(WinXP自己的加密算法)对文件进行加密,再配给用户一把用于解密的“私钥”(包含在个人数字证书中)。加密过的文件,只有通过“公钥”与“私钥”共同认证后产生的“金钥”才能被解密。



  方法:打开要加密的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对话框,选择其“常规”页中的“高级”,勾选“高级属性”里的“加密内容以便保护数据”,确定后加密的文件/文件夹名会以绿色表示,这样,即使是管理员账户,也不能读取文件的内容了。



  方法二:购买第三方加密软件



  专业工具也不能破解



  目前,有一些专业的软件可以为文件、文件夹进行加密,像“文件夹加密超级大师”软件就针对不同的加密需要设计了闪电加密、隐藏加密、金钻加密、全面加密、移动加密五种加密方式,所以可以满足各种需求不同的用户。



  不同文件采用不同方式



  闪电和隐藏加密主要针对于一些不是十分重要,而且比较大的文件夹。其特点是加密,解密速度特快,并且不额外占用磁盘空间,还可以防止删除、复制。解密时需要在文件夹加密超级大师的主界面解密,而闪电加密的文件夹可以在我的电脑中或主界面解密。



  金钻加密、全面加密、移动加密这三种加密方法主要针对于十分重要,但不是特别大的文件夹( 好不要超过600MB)。其特点是加解密速度不是很快,因为是使用国际上成熟的加密算法将文件夹内的数据有加密成不可识别的密文,所以加密强度 高,没有密码绝对无法解密。



打造超强的加密文件夹。



  闪电和隐藏加密文件夹有防止删除和复制的功能,全面加密的文件夹有 强的加密强度(没有正确密码无法解密)。所以,先把一个文件夹用全面加密的方法加密,然后用闪电或隐藏加密。这样在使用时,你把这个加密文件夹打开,然后打开你需要的文件。使用后,关闭这个文件夹即可。这样使用起来有十分方便,并且防止删除、复制、加密的强度 高。如果再配合磁盘分区彻底隐藏,禁止或只读使用USB存储设备,你就再也不用担心了。



  新闻链接



  自杀式硬盘能自毁数据



  硬盘被盗、数据外泄,可能造成重大损失。据德国《焦点》周刊报道,美国隐藏数据技术公司(Ensconce)两年前就发明了一种“自杀式”硬盘,可在被窃后根据要求自毁数据,阻止窃贼滥用其中的敏感数据。这种数据保护技术的关键在于外部信号。比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传感器探知硬盘离开安全区域后会发出信号。接到信号后,事先安装在硬盘盒内的容器会向磁盘喷射一种化学制剂,永久抹掉上面的数据。报道说,这种新型硬盘计划于2006年初面市。但直到现在,市面上都还没有销售。



  记者手记



  网络燎火“艳照门”



  连日来,“艳照门”事件已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抛开对明星们的是是非非的议论,我们更看到了网络的弱点、技术的弱点。



  因为网络,很多无耻的炒作日盛,使这个时代的文明日渐脆弱。得益于现代技术,网络给现今生活带来了革命,带来了便利,但也鼓动了那些藏匿在屏幕后的人性弱点。互联网是自由言论的天地,但是如果碰到有人滥用这个天地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情况,互联网又可能成为如艳照传播者一样的恐怖死神。艳照传播者在与香港警方进行着一场看不见的较量,看这些网络黑客们,看世俗人们争相传播,何尝不是一种社会的病态?有人说,现代技术面前无处可遁的不是某一个体的隐私,而是所有人的尊严。



  究竟我们所深陷的网络会走向何方?